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,“尊重自然、顺应自然、保护自然,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,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。”近年来,我市立足“三区两城”发展定位,锚定打造“山青水绿、林茂草丰、业兴民惠、和谐共生”的中国式现代化林业强市场景,围绕“存量提质、增量调优、变量防控、总量盘活”,一体推进林业生态高水平建设、林业质量高品质提升、林业经济高速度发展,为打造绿色低碳的现代化城市提供强有力的生态支撑。
初春的天气,乍暖还寒。走在承德的大地上,举目四顾,头顶是明媚的“天空蓝”,脚下的田间枝头也悄悄地露出“生态绿”。
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。近年来,我市立足“三区两城”发展定位,坚守绿色发展理念,把森林城市建设作为生态立市、绿色崛起的有力抓手,筑牢生态安全屏障,厚植生态优势,让美丽承德底色更绿更亮。
加强国土绿化 优化生态环境
市民参加植树活动
国土绿化,功在当代,利在千秋。
我市科学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,实现增林扩绿。聚焦“增量调优”,依托北方防沙带、财政补贴造林、中央财政国土绿化试点示范等生态工程,重点在荒滩荒山、灌木林地、道路河渠沿线、村中隙地、景区周边等宜林区域开展高质量造林绿化,形成乔灌结合、树种多样、景观优美的森林生态系统,提高森林覆盖率,增加森林碳汇量。今年计划完成造林绿化61.1万亩,打造百亩以上精品工程80处。
宜林荒山荒滩造林。我市在坝上地区、北部地区、中南部地区,根据当地情况,营造不同的混交林、经济林;灌木林地造林。以县城周边、道路两侧、景区附近的一般灌木林地为重点,因地制宜实施引乔入灌、引阔入灌。在北部地区灌木林地,补植云杉、油松、樟子松等常绿树种;在中南部地区灌木林地,引柞树、山杏、黄栌等乔木树种、彩色树种;开展封山育林。对具有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的疏林、低质、低效有林地、灌木林地等实施封禁,通过人工促进经营改造等辅助措施,提高森林质量;开展退化林修复。在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基础上,对生长不良、稳定性降低、生态防护功能退化的林分,采取封育、补植补造、更替修复、抚育修复、择伐修复、林带渐进修复、综合修复等措施,提高退化林分质量、恢复生态系统功能。
同时,我市不断拓宽义务植树形式,全年计划完成义务植树700万株,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0%以上。
提升森林质量 擦亮生态底色
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,呵护森林资源就是呵护我们的家园。
我市精准提升森林草原质量,全面启动13个全国森林经营试点建设,着力解决森林过疏过密过纯、草原退化等系统问题,完成营林86万亩,修复退化草地15万亩。为全面提升森林质量,助力“碳达峰”“碳中和,预计2023年全市完成森林质量提升80万亩。到2027年,累计完成森林质量提升400万亩,森林蓄积量达到1.32亿立方米。为巩固深化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,我市组织各县市积极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行动,兴隆力争国家森林城市总体规划通过国家评审,1个县(市)通过国家创建备案;全年创建省级森林乡村13个,全面改善人居环境。到2027年,建成县级国家森林城市3个以上,创建省级森林乡村85个。
我市实施退化林修复工程,对立地条件较好、具备改造条件的森林,采用木兰林场目标树近自然经营模式,培育大径材林,做好木材战略储备;对产量低、效益差的经济林,通过低效林改造等手段,全面调优经济林结构,年完成提质增效15万亩以上。实施疏林地改造提升工程,通过引针入阔、引乔入灌等补植手段,让森林达到合理栽植密度。对于立地条件差、长势衰弱的稀疏林分,采取封育手段,最大限度提升森林生态效益和碳汇功能。实施草地修复治理工程,启动丰宁县健康和退化草原评估试点、御道口牧场退化草原修复试点,对轻度退化草原实施围栏封育,对中度退化草原实施松土、补播、施肥综合治理,对重度退化草原实施人工种草等典型治理模式,提升草地生产能力。
强化生态资源保护 筑牢绿色发展屏障
野生绿头鸭在武烈河河面上嬉水
既要增绿,还要护绿。我市始终坚持“保护优先、绿色发展”原则,高位推动森林防火、狠抓森林病虫害防控、严格森林资源监管执法,为全面绿色转型发展构建起一道坚实生态屏障。
在防火上,我市衔接好“防”和“救”的责任链条,强化协同配合,力保森林草原“零火灾”。强化源头管控,以“环塞”“环京”和国有林区为重点,开展“六项清理”“大排查大整治”“电力隐患治理”三大行动,严格落实“四不放过”检查措施,严禁火种进山入林。深化“135火情推送打击”机制,利用“天、空、地”一体化监测系统,做好林火视频监测点位增补维护,全天24小时不间断监测火情,严格执行“一分钟双推送、三分钟出警、五分钟出动扑火队伍”相关要求,依法严惩肇事者。
同时,我市提升林草资源监管效能。强化林草资源监管,严厉打击涉林涉草违法犯罪行为,深化源头管控、森林督查、执法联动、监督奖惩、审管协调、督查考核等6项长效管控机制,确保资源安全。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,开展“清风”“网盾”等野生动植物保护专项行动,推进全市森林、草原和湿地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普查,启动陆生野生动物、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资源调查,全面摸清资源底数。抓好有害生物防治,全力推进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能力提升建设项目,强化防控体系建设,建设国家级草原有害生物监测点,抓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报,做好松材线虫病和美国白蛾等重大林草有害生物防控,确保全市林业、草原有害生物成灾率分别控制在4‰、9.5%以下。
抓活产业发展 播种绿色希望
既要保护绿水青山,又要筑起金山银山。我市依托资源优势,把发展林业产业作为调优结构、促农增收的重要抓手,以“资源增量、环境优美、产业增效、农民增收”为目标,扎实推进以生态产业建设为支撑的林业经济绿色转型发展,使林业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、农村经济发展、农民收入增加、财政收入增长中发挥出重要作用,实现增绿、增收共赢。
我市推动碳汇经济做大做强,以碳汇推动林业资源变资产、变资金,力争降碳产品交易额突破5000万元。巩固提升森林固碳产品,以国有林场为主体,以塞罕坝集团为平台,以市林草调查规划设计院为技术依托,布设覆盖全域和12个优质树种的监测点位108个,完成5个试点林场森林固碳量备案,累计核证储量达到500万吨以上。创新开发草地、湿地固碳产品,今年完成1个草地、1个湿地项目固碳量的开发、备案和交易。开发储备CCER项目。推动塞罕坝生态开发集团打造CCER碳汇开发平台,深化与宝武集团、华宝证券合作,不断拓展CCER客户购买需求。
同时,我市聚焦“总量盘活”,深挖绿色潜力,推动“林业+”产业不断壮大。果品产业。加快实施宽城板栗产业融合示范园区、平泉国家级山杏产业示范园区、围场宇航人果浆加工、中国北方山楂交易中心等6个项目,着力打造燕山板栗、兴隆山楂、冀北山杏、坝上沙棘四大产业集群,年新发展干果经济林2100亩,建成精品示范园40个,产值增长10%以上、达到50亿元;旅游康养产业。以全市63处自然保护地和4大干果经济林产业集群为依托,促进森林康养与林业经济融合。做优兴隆山、白草洼、“七彩森林”等康养基地,创建丰宁马镇、营子怡达、平泉辽河源头3个康养小镇。特别是以御道口冰雪项目训练基地为依托,推行林中滑雪、林中洗肺等运动养生体验。力争森林旅游年接待人员500万人次、产值达到25亿元;林下经济。科学利用林地资源,采取“林场+合作社”“大户+合作社”“林场+大户”等联营模式,实施好5个现代林果花卉项目,因地制宜扩大林药、林花、林菌、林粮、林苗、林蔬、林禽、林蜂等特色林下种养殖产业规模,力争林下经济年产值达到5亿元;种苗项目。积极争取2023年种苗项目和投资,重点完成2个国家级、2个省级良种基地建设,实施好1个国家级、1个省级种质资源库项目,推进中央财政良种培育补助项目和省级采种基地项目建设。
来源丨承德日报
编辑丨张童鑫
审核丨宣教中心